鉴赏要旨

发布时间:2010-06-09

一、原始瓷器

严格概念的瓷器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由 高岭土 做胎; 2 、表面施釉; 3 、烧成温度在 1300 摄氏度 以上; 4 、吸水率小于 1% 。但从陶器发展到瓷器是一个长过程,在这个长过程中,部分满足这四个条件的“非陶非瓷”就叫原始瓷器。商、周、两汉就出土有一些原始瓷器。

一般认为,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这批砖室墓出土的瓷器已经符合了瓷器的四个条件(其中,对附近的上浦镇小仙坛属于三国时期的龙窑窑址内出土的 1 件斜方格纹青瓷檑做了化验:烧成温度 1310 ± 20 ℃ ,吸水率 0.28% )。虽然后代(如南北朝时期的)有些瓷器也不一定完全符合这个四个条件,也不称为“原始瓷器”。

二、早期瓷器的特点

1 、在器类方面,常见的日用器日渐增多,典型器有碗、罐、壶、多子盒、砚台等。 2 、在造型上,器物的线条复杂多变流畅,越晚越清瘦。 3 、装饰:以青釉著称,多用贴筑的手法把佛教与道教的元素利用到瓷器装饰中来。

早期瓷器所反映的文化特点

此时文化的特点是:玄学、佛教、绘画书法。后人有批评说,玄学流行时期,“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小勤恪。”

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例如高僧道安,通内(佛)外(儒玄)之学;道安的弟子慧远,少年时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出家后仍然不废“俗书”。而许多帝王名士也持孔、老、释殊途同归之说,提倡佛教。例如宋文帝立儒玄史文四学,其中主儒学的雷次宗、主玄学的何尚之都是佛教信徒。

绘画艺术讲究传神、飘逸。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评价当时三位人物画家说:“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即东晋顾恺之的画最传神,“点睛便语”;宋代陆探微的画“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梁代张僧徭的画,生动异常,点睛即飞。也有人评价晚期(北齐)的画家特点说:“曹(仲达)衣出水,吴(道子)带当风”。

瓷器作为一种新的材料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来,它也是经过初创到逐渐成熟,特殊日用品到一般常见日用品,独特之造型到融进社会文化中来的过程。同时也逐渐地出现了地方特色。

——文化背景

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 “ 竹林七贤 ” 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 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 坐者怪其失言。帝曰: “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 籍曰: “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 众乃悦服。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嵇康乃与涛书告绝,曰:……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

刘伶,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 “ 死便埋我。 ” 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 “ 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 伶曰: “ 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 ” 妻从之。伶跪祝曰: “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兒之言,慎不可听。 ” 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三、隋唐瓷器与文化

1 、利用当时发展阶段的技术来表现客观美(均衡、对称、协调)。例如利用花瓷、划纹、釉下彩绘来体现出了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

2 、利用瓷器来体现时代精神: 1 )兼容和开放:龙凤壶以及各种域外的人物造型。 2 )创造性:三彩等。

3 )将瓷器赋予更丰富和高层次的文化内涵:颜真卿与陆士修有著名的诗文联句,其中两句为: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羽《茶经》谈到茶的色、香与瓷器茶具的关系等等——《茶经 . 碗》:“碗,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瓷不如越,三也。……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四、宋代瓷器与文化

(一)善于发掘和综合利用瓷器自身的元素。表现在:

1 、单色釉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除了色彩柔和协调之外,还综合利用胎、釉、釉中的不同元素的共同作用来表现单色釉的美。例如黑釉兔毫盏、窑变、釉变等等。

2 、器形、花纹和釉的结合使之既有线条美,又有色调色阶的变化。例如琢器高雅则色淡;仿古器庄重含蓄则色暖;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的充分利用,使圆器也生动而具有立体感。

3 、善于利用缺陷美。例如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扣器,象牙白等等。

(二)瓷器与文化背景相交融

1 、瓷器在宋代之前只是王公贵族之家的奢侈品的话,到了宋代便发展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了。有认为宋代统治者的禁锢政策促进了瓷器需求的增长:这种禁锢政策表现为限制民间日用铜器的使用。甚至销铜器以铸钱。因为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所以整个宋代民间与官府之间的钱、器之争始终未断。同时,陆羽《茶经》成书(晚唐, 780 年)“天下益知饮茶,其后商茶成风”饮茶对瓷器茶具的瓷器需求量加大。

2 、宋代瓷器一个突出特点是官窑、民窑并进。或者说,不但官窑与民窑间有竞争,民窑之间也有竞争,只有竞争才能繁荣,才能各出特点,才能精益求精。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要求瓷器业必须如此,也可以说是瓷器业从一个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宋代之所以兴起“金石学”,一是经过唐末五代的割据混乱之后,新的统治者希望建立严格的纲常伦理,大力奖励经学,试图恢复礼制,这就需要利用古代的乐器和礼器。于是朝廷和士大夫便热衷于收集。同时由于拓墨术和印刷术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收集来的古器便可流行于社会,也造成人们对古器的偏爱,而且是怀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感情来偏爱的。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宋代纹饰们出现那么多的仿古器,而仿古器为什么是暖色的,是深邃含蓄的。

4 、有人把中国山水画分为二或三个流派,而这种流派的形成就在宋代。这与我们能辨认出形成“流派”的宋代五大名窑(甚至更多)是相辅相成的。

五、元代瓷器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实际

(一)瓷器特点

1 、单色釉瓷器的种类更多,如著名的釉里红釉、蓝釉等。胎坚白透明釉幼洁,釉下青花瓷器得以发明。

2 、器物造型厚重粗犷,质朴无华,但有些显得草率。

3 、装饰花纹繁缛,虽不失协调但略显呆板,作画技法稍嫌笨拙。

4 、各窑口产品的个性特征,远不如宋代的显著。易言之,总体特征是集体性。

(二)所反映的历史实际

1 、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如中书省的建立)与浮梁瓷局的管理体制是相辅相成的,而后者有助于瓷器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利于竞争的一面。

2 、本来元代绘画水平不低,但“遗民画家”不为政府垄断的瓷局所容纳,即所谓的“陶氓食工,不受艺佣”。

3 、从瓷器的某些种类的发明和政府垄断瓷业的角度后可以说,元代瓷器是承前启后的。

六、明清瓷器特点比较及其原因

1 、清代瓷器发展到了高峰,特别是彩瓷。

2 、清代瓷器在用料和工艺方面均有创新发展。如青花。

3 、清瓷器的品种众多,多应有尽有,如各种圆器、琢器、仿古器。作画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如花草、人物、典故、吉祥、农耕。

——原因在于

1 、明、清朝廷均在景德镇设有御器厂,设督陶官管理瓷器生产。但明朝的御器生产和解运规则,均由朝廷决断,具体到各道工序实为层层派役,无法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清朝由督陶官全权掌握,不惜工本创新。并且,“次色”(即次品)在“红店”销售,这样,新产品融进社会,相互影响。

2 、“资本主义萌芽”、传教士的文化也对瓷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清朝前三朝的皇帝和督陶官唐英等对瓷器艺术特别癖好,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