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一位天才的全能作家,书法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在中国书法史上,他给后世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墨迹与碑拓。例如已知宋拓《成都西楼帖》、明刻《晚香堂帖》、清刻《景苏园帖》,以及《秦邮帖》、《郁孤台法帖》等。近年来,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轼墨迹大观》,可谓琳琅满目,但诸帖中均不载草书《醉翁亭记》。
三苏祠碑亭现存苏东坡墨迹碑石有近150多通,最著名者为宋拓上石的楷书“四大名碑”,尤以《醉翁亭记》碑最受世人瞩目,其楷书大字“潇洒纵横,如绵裹铁”,颇受历代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赞誉和喜爱。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三苏祠碑亭内还立有一通鲜为人知的苏东坡草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碑。此碑是根据馆藏草书拓本所刻,1982年由伍中一先生主持,镌刻立于三苏祠碑亭之中。该碑石共二石,每通碑高229厘米,宽102厘米,除苏轼自跋外,有元代大书画家赵孟瞓题跋。赵跋:“此宋学士东坡苏公之笔,赵子固家藏旧物也,今为伯田冯先生所得……”赵孟瞓确认为苏东坡书。由于该碑石尺寸所限、另有7人题跋无法镌刻。
馆藏草书拓本是什么年代所拓?是否为赝品?可惜馆藏两套拓本收藏来源没有任何记录。2003年,成都塔子山公园由三苏祠协助其举办了苏东坡的生平、书法展览。在此期间,一上海游客携带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墨迹拓本来祠要求鉴定。此拓本规格尺寸与馆藏两套拓本基本上一般无二,因叹其民间流传珍宝至多!待展卷一看,令人绝倒:东坡书法楷、行、草杂柔相间,其书法神韵独特,世间无有!
《欧阳永叔醉翁亭记》拓本,三苏祠博物馆早年收藏有不同时期的两个版本,两套拓本规格尺寸一致,拓本宽26厘米,高42.5厘米,拓本均为走马折子,封皮为硬杂木两块。拓本的成色有新旧之分,旧本略有虫蛀,题跋者为七人,新本为八人,名字也略有不同。新本题跋者:赵孟瞓、宋昌裔、吴宽、沈周、刘巡、刘汉藜、刘佑、文彭八人。旧本:赵孟瞓、宋昌裔、吴宽、沈周、中玄子、文彭、刘巡七人。旧本刘巡跋:“中玄相公宝之,命巡永之石久矣,乃至隆庆五年秋,三桥文子以考绩如京摩勒得人,而善刻吴生应祈者,适至自武昌。巡固细加校刻,不两月而成。揆之于数侣,非偶然也,并用题后云。”据此可知该拓为明代隆庆(1571年)拓本。其中明代著名书画家吴宽,他学苏体多年,得其神髓,最能辩其苏拓真伪,故节录吴宽跋:“旧时方刚笔仗不能尽脱此,复书亭记,真、行、草相间,别有一种奇逸。予书得其仿佛,录公之下,不胜惭惶云。”跋中云,“复书亭记”,可见此草书在楷书《醉翁亭记》之后复书。另有文征明之长子,著名篆刻家文彭隶书题跋也能述其源流。文彭跋文较长,此仅录一则:“时子由题怀素自叙云:‘予兄和仲(苏轼)特善行草,恨不令其一见。’然则公益常留心于草圣者,特此少见耳。大抵人品既高,下笔自然不同,时杜祁公楷书方严,而旭乃以草圣见称,盖高人韵士,胸中无不有,不可以一律论也。”此跋有几点值得注意,1.苏辙认为苏轼善行书、草书,恨不能一见。据苏辙原跋知,时苏轼在惠州。2.文彭认为苏轼留心于草圣者,特此少见耳。3.对待苏轼不可以一律论,因其是高人韵士。纵观东坡墨迹、碑拓,几乎都是手札行书和楷书二体,草书体确系凤毛麟角。然而,世传东坡草书《醉翁亭记》,流传之广远,不亦奇哉!苏东坡元六年八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苏东坡的好友刘景文路过滁州赴颍时,滁州太守王诏请刘带信给苏东坡,请求为其老师欧阳修书《醉翁亭记》并刻碑勒石。苏东坡于当年十一月书之。《醉翁亭记》应是先楷、后草。草体应在惠州书。这可与吴宽跋、文彭跋互为印证。
据上海《新民晚报》载,今台湾出版有考证苏轼书法的专著,内有考证《醉翁亭记》的论文,并附有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的影印件。由此可见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确有其事!孔凡礼《苏轼年谱》载《泊宅编》卷上:苏轼大书《醉翁亭记》改:“泉洌而酒香”作“泉香而酒洌”,“水落而石出”作“水清而石出”。《泊宅编》系北宋人方勺著,方勺浙江婺州金华人,元丰六年入太学。今观三苏祠碑亭《醉翁亭记》楷书碑与草书碑,仅草书碑文有“泉香而酒洌”、“水清而石出”。由此观之,拓本墨迹从北宋流传至今是渊源有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确系非常之作,且能是赝品哉?